根據媒體報道,哈爾濱工程大學于2015年4月1日對外發布消息稱,該校教師蓋世麗研發的“多功能新型納米材料在藥物載體的設計、合成及在靶向可控藥物緩釋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這種靜電紡絲納米材料不僅控制了藥物在生物體內的釋放速度、提高了生物對藥物的吸收效率,還實現了藥物定向到達生物體內病變部位的目的,而且其相關研究成果也是得到國際上該領域專家的關注。

作為一個醫藥人員我們都知道藥物在生物體內的吸收情況影響著治療的時間和效果,而蓋世麗老師正是針對這方面進行研究,其研究成果專門針對此設計了多種光磁功能化的介孔復合材料,建立了靜電紡絲功能材料對藥物分子的緩控釋行為模型,并且開展了在某些藥物緩釋體系中的靶向定位和熒光監測研究?!凹磳⑺幬锓肿映休d到新型電紡絲納米磁性材料上,在通過外加磁場的作用下,承載藥物后的治療體系能夠到達指定的病變部位……”據研發人蓋世麗介紹,這一研究解決了載藥體系藥物擔載量底下和治療過程當中難于操控的難題,對于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重大突破標志著國際上首次運用靜電紡絲技術設計合成了纖維狀納米復合材料,實現了材料的熒光和介孔功能一體化,即利用孔狀熒光材料擔載藥物分子,研究表明材料本身不會對生物體帶來毒害作用。這一研究還首次設計了新型光磁功能化雙層水滑石載藥體系,使藥物分子大量吸附在這種層狀結構的層與層表面,實現了材料的光磁功能及層狀結構一體化,建立了插層結構對藥物分子的緩釋行為模型。
同時,這一研究的突破還建立了微納結構稀土氟化物的批量化微波和熔鹽合成法,探討了稀土和非稀土摻雜離子的種類和濃度對其熒光性能的影響規律,并進一步開展了其在生物成像領域的應用研究。目前,該研究成果的研究論文被近60種國際期刊所引用,為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在可控藥物緩釋等領域的應用研究提供了堅實基礎。
|